正规工读学校谢老师的博客

谢老师电话:18373103071

青少年早恋的原因?

  青少年早恋的原因?

  1.外界的熏染中学生大都是14—18岁之间的少男少女。他们正处于渴望了解异性、接触异性的对异性感兴趣的阶段,男女生之间的交往和上世纪大不相同。那个时期的少男少女们虽然有那种愿望甚至是欲望,由于人们还很保守,所以大都是暗恋。现在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向青少年打开了封闭的大门,一下子变得空前开放起来。网络虽然“戒备森严”,但是还是有些非法网站能够穿越屏障,展现给青少年一些不该看到的内容。还有一些言情的盗版小说也使他们在宿舍甚至在课堂上阅读。这些不良信息的传播无不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。他们或出于对异性的好奇或出于刺激,很想接触异性。异性相吸引,他们很自然地就走到了一起。如果发现不及时,引导不得当,一旦生米煮成熟饭,想要拆散一对小情侣那是比登天还难。

  2. 爱的缺失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。好多父母为了能给子女创造一个好的基础,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打拼。于是乎这些孩子就成了留守青少年。父母子女之间的见面只能是像牛郎织女般的春节相会。他们得到的是随便花的钞票。这无形中让这些本该享受父母之爱的孩子心灵产生扭曲。他们在得不到父爱母爱的时候,一点点来自别人的关心爱护就让他们感激涕零,尤其是像生日、节日这些重大节日。一些好意的或者不怀好意的异性仅用点点付出就能俘虏他们的心。老师、家长知道后,稍一批评就会把他们推到一起,貌似要永不分离。其实,最后走到一起者甚少!

  3.异性的吸引一些来自家庭条件优越的孩子,由于殷实的家底,花钱大方,打扮入时,再加上帅气或漂亮,自然就成了异性追逐的对象。他们来校就不是为了学习升学,而是炫耀自己和家庭的。一旦碰上心仪的异性,一拍即合,各取所需。毕业在即,却是劳燕分飞各东西。

  4 .现代先进的通讯手段也给他们提供了方便快捷的联络方式。尽管学校经常治理手机,但真正高明的学生至始至终都带着手机。他们根本不怕不是其班主任的老师、领导。明目张胆地拿着手机招摇过市。一个短消息或者QQ聊天都能促成他们的成功约会。

  青少年早恋的危害?

  1. 打架等刑事案件的导火索,增大学校学生管理的难度在学校管理中,好多学生打架事件的导火索都是恋爱引起的。这个比率要占50%以上。一个学生和一个异性恋爱了,如果其他人再跟其中的一个说话,另一个就会吃醋。他或她就会纠集一些调皮的学生“修理”那一个。他们出手不知轻重,有的可以致死,有的可以致残,最后锒铛入狱。有些学生为了满足“对象”的虚荣心,家长给的生活费是有数的,一旦花完,他就会采取违法手段抢劫、抢夺别的学生,导致违法。。更有甚者会杀人灭口,导致人命案件的发生。

  2. 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出于好奇,恋爱双方过早偷尝禁果的比比皆是。他们根本没有防护知识,只图一时欢愉。一旦怀孕,他们就不知所措。有的到小诊所或者自己服药流产。由于害怕老师发现,大多女生流产后不敢旷课,硬撑着入班“学习”。殊不知这会给他们的将来留下隐患。由于他们发育还不成熟,各个器官还不具备完善的防护功能,所以将来落下妇科病的可能性很大,以至于影响她们未来的健康甚至生育。有的学生遭受这样的打击后一蹶不振,破罐子破摔,走上卖淫的道路进而滑向更深的深渊。真是“一失足成千古恨”。可是后悔也晚矣!

  如何正确对待孩子早恋 ?怎样进行正确地疏导呢?

  第一,防止过犹不及。但对一个已经早恋的孩子而言,强行拆散也许更令孩子无心学习。如果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引导,使他们能够在学习上相互激励,或许还可以激发孩子学习的动力。早恋是否影响学习,应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而论,切忌单凭推测下结论。

  第二,排斥不如有意识地疏导。随着中西文化的交融日益加深,很多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和爱情观念,通过各类媒体已经无缝隙地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,不论我们喜欢与否,在世界文化交融日益加强的趋势下,我们的下一代必然会接受更多的西方文化(包括性文化),这不是以我们个人意志为转移的。正因为如此,越来越多的专家呼吁,应该给青少年开展性健康知识教育。减少他们对性的无知和神秘感,增加他们对性行为后果的了解,提高他们对性行为的自律性,防止非正常渠道性信息对他们的误导和伤害。

  第三点,尊重是最好的处理方式。青少年在选择对象时的确不像成年人那样考虑很多现实因素,但他们的情感更纯朴,更缺乏功利性。因此,成年人在劝导他们时,一定要尊重他们的情感。当他们的情感得到尊重时,更容易接受来自成年人的理性的指导。

  第四点,不要弄巧成拙。许多所谓的早恋,并不是真正意义上成年人两性之间的恋爱,而只是对成年人行为的一种模仿,是青少年表达友谊的一种方式。家长和老师的反映不必过于激烈,否则可能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,真的做出大人们意想不到的事情,岂不是悔之晚矣!除了理解和正确引导之外,也要看到孩子这种行为积极的一面:他们有了明确的追求目标。利用这一点,可以对他们进行普法教育,告诉他们什么叫法定结婚年龄,婚姻需要承担哪些责任;也可以让他们明白结婚是两个人的事,如果自己不好好学习,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,对方将来就会瞧不起自己,当然也就不会和自己结婚了;还可以现身说法,使其理解必须到能够自食其力时结婚才可能生活得幸福;甚至可以鼓励他们多关心对方,让他们体会到责任和担当。

  歌德说过“那个少男不善钟情,哪个少女不善怀春”,青少年时代,正是情窦初开的年龄,因此出现了“早恋”的现象,面对生理的需要充满了矛盾和不解,对异性的看法有着进一步的深入,对新鲜事物也充满了好奇不解,一方面是受西方思潮和青春偶像剧的影响,一方面是因为周围环境事物对个人的直接关系起着负面的影响,在五光十色的生活面前,出现“早恋”现象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了,不必担心,也不必惊慌,只要家长和老师同心协力,方法得当,一定可以引导孩子走出“早恋”的迷障!